115 年度「企業跨域研發補助」一文看懂

給決策者的 60 秒重點

  • 受理截止:2025/12/09(週二)17:30 前完成線上申請;逾期不受理。
  • 補助規模:單案上限 NT$700 萬政府補助 ≤ 50%補助款 ≤ 自籌款 ≤ 實收資本額(請注意財務門檻)。
  • 申請資格:至少 2 家企業結盟(含 ≥1 家新創),皆為國內登記營利事業;研發活動須在國內執行
  • 主軸三選一:AI 智慧應用/無人載具應用/淨零應用。
  • 執行期程:自核定公告月起算,至 2026/10/15(民國 115 年)止,約 8.5 個月,每季至少 1 個查核點
  • 審查配分:市場商業潛力 25%、商模可行性 20%、執行內容與效益 20%、技術創新性 20%、成員合作性 15%;國際拓銷/場域驗證/合作意向書可加分

JustSyn 提醒:今年明顯偏重「市場驗證」與「可落地性」,請以證據與數據作主軸,而非包裝性內容。

JustSyn 觀察:企業主最在意的三個趨勢

  1. AI × 淨零成為雙主引擎:政策把 AI 與淨零抬升到同級主軸,永續與科技不再平行,是貫穿產品、製程、供應鏈與市場的「雙軸並進」。有 AI 模組整合與 ESG 量化能力的中小企業,獲補助與接單能力同時加分
  2. 從單點研發走向「共創聯盟」:至少兩家企業(含新創)結盟僅是基礎條件。實務上,需提出技術 × 通路 × 場域驗證的互補具體措施最能提升審查信任;我們在陪跑個案中,這類組合的過關率顯著提高。
  3. 補助邏輯轉向「商業驗證」:期中要有場域驗證與量化 KPI,結案要看到營收、投資、專利或減碳成果。這不只是研發費,而是政策投資企業的韌性與可擴張性。

JustSyn 以「策略 × 技術 × 市場」為核心協作架構,協助企業將查核點轉化為真實營運節點,讓創新專案得以落地與驗證。補助僅是推力,真正的重點在於創新能自我獲利,並展現具說服力的商業模式。

誰最適合現在就申請?

補助制度與財務規則

項目重點JustSyn 提醒
補助上限/比例每案上限 NT$700 萬;政府補助 ≤ 50%;補助款 ≤ 自籌款 ≤ 實收資本額請先核對資本額與自籌資金來源,先確保資源合適性。
申請資格≥2 家企業結盟(含 ≥1 家新創),國內登記;研發活動在國內。聯盟間的協議與權利義務必須事前釐清,確保執行與驗收順利,避免爭議引發違約與資金損失等現實課題。
執行期程核定公告月起至 2026/10/15,約 8.5 個月;每季至少 1 個查核點委員會看得出誰玩真的。唯有從可落地的執行與查核點設計出發,才能取得信任,並贏得投資的認可。
審查配分市場 25%、商模 20%、執行 20%、技術 20%、合作 15%;國際/場域/意向書加分簡報應在 20 分鐘內掌握重點——先談市場與商模,再談技術與實施,最後以財務與風險收尾,呈現創新在市場驗證中能形成自我獲利的循環。
費用原則經費依會計科目編列;多項目有上限(例:參展費 ≤ 5%)建議設「預算交叉檢核表」,自動驗證比例與一致性。

審查心理模型:委員在找什麼?

  1. 證據勝過形容詞:POC 報告、LOI/MOU、報價單、預購單、通路合約草案、驗證量測數據。
  2. KPI 雙軸:成果型(營收、專利、投資、減碳)+過程型(場域驗證、人才培育、韌性指標)。
  3. 風險與韌性設計:替代供應、資安/法遵、資料治理、跨廠區應變;把「風險 → 應對 → 指標」寫清楚。

JustSyn AXIS 採「三層落地輔導架構」協助團隊從概念走向可執行成果
市場落地:協助建立通路、接單、形成市場證據。
技術落地:協助測試、規格定義、形成技術驗證。
財務落地:輔導毛利結構與投資回收期,形成財務可行性。

快問快答

若資本額較小,但想申請較大金額,可能嗎?

原則不建議。規則要求「補助款 ≤ 自籌款 ≤ 實收資本額」。若資本額不足,建議先做資本結構調整或下修規模,以避免資格退件。

我們沒有國際通路,也能加分嗎?

可以。先從國內場域驗證與合作通路做出營運證據,再規劃國際展會或國際驗證與認證;加分要素是「可驗證計畫」。

簡報 20 分鐘如何配置?

建議 5-7-5-3 分:市場&TA(5)→ 商模&全通路(7)→ 技術與落地規格(5)→ 財務與風險韌性(3)。最後預留問答時間。

 

延伸諮詢與研究互動

本文由 JustSyn 產業研究與專案策略中心 撰寫,旨在協助企業主快速掌握創新資源最新趨勢與政策走向。
在政府推動「AI × 淨零」雙軸策略下,補助已從單純研發資金,轉為驗證市場潛力、強化企業韌性與推動跨域整合的實戰工具。對中小企業而言,這是結合技術與市場、建立新成長模式的關鍵時機。

若您的企業正思考題目設定、跨域合作、或補助計畫的策略規劃,歡迎加入
JustSyn 補助情報官方 Line@
取得研究觀點與案例分享。我們定期釋出補助趨勢解析與申請提醒,協助企業在年度初期即掌握方向。

期待透過研究導向的交流,讓企業少走彎路,將資源投注在更具成效的題目上。


註:本文為 JustSyn 研究觀點之專業報導,非官方公告;實際申請規定以各主管機關公告為準。

#JustSyn觀察 #AI智慧應用 #淨零轉型 #跨域研發補助 #中小企業升級  #中小及新創企業署 #SBIR #研發聯盟 #場域驗證 #產業韌性  #政策輔導 #產業共創 #商業化落地 #價值鏈重塑 #全通路 #Milestone #適應性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