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單位|JustSyn 產業研究與專案策略中心

為什麼要看這篇?

許多企業主跟我們分享,他們曾經自行嘗試申請補助卻失敗:題目寫得太大、審查意圖抓不準、核銷設計沒跟上。
但在後續透過 JustSyn 的研究輔導,題目被重新聚焦、驗證設計補強,最終不但順利過件,更有效將資源導入事業發展。

本文將從這些「失敗 → 成功」的轉折中提煉經驗,並延伸到 2026 年度補助趨勢,提供企業主最具策略性的行動建議。

一、常見的失敗原因:為什麼會卡關?

  • 技術說明過重:計畫書充滿專有名詞,但缺乏市場數據或應用場景,委員難以看到「價值落地」。
  • 市場描述過空:僅用口號或趨勢描述,沒有具體數字或策略,容易被認為「不具體」。
  • 預算編列錯誤:格式或規範沒對齊,直接被退件。
  • 驗證設計不足:缺少前後測或量化指標,導致計畫可信度不足。

這些失敗並不是企業本身能力不足,而是申請規則與專案語言的落差。這正是專業輔導介入能發揮價值的地方。

二、從失敗到成功:JustSyn 的輔導模式

在過往的輔導案例中,我們觀察到,只要將「技術語言」轉換為「商業語言」,並建立量化 KPI 與商業落地,計畫更能獲得委員認可。
例如:

  • 某製造業者:原先自行申請計畫時,題目過於龐雜,難以展現具體可行性。在 JustSyn 協助下,將計畫拆解為 「原型驗證 → 小規模試點 → 客戶測試 → 商品化」 的分階段架構,逐步具象化執行細節。最終順利通過 SBIR Phase 2
  • 某服務業者:申請初期因缺乏完整市場數據而受限。在輔導過程中,補強並落實 「會員留存率、單店轉換率、碳減成效」 等量化指標,使計畫更具落地性與說服力,成功取得 SIIR 資源
  • 某傳產聯盟:業者草擬內容中,執行內容與預算編列存在落差。經過專案合理化調整後,內容更貼近實際需求,最終獲 CITD 通過並推動智慧產線升級。

關鍵不在於「沒實力」,而在於「能否用審查聽得懂的語言,呈現企業真正的優勢」。

三、2026 年前瞻趨勢:題目該怎麼選?

根據政策脈絡與國際趨勢,我們預測 2026 年的補助主軸仍將聚焦在:

  1. 智慧化:AI、數據應用、流程自動化。
  2. 低碳化:減排技術、循環經濟、綠色製程。
  3. 產業鏈協同:供應鏈數據治理、跨域合作模式。

對企業來說,題目若能契合這三大方向,並結合「實證數據 × 商業價值」,將在 2026 年的競爭中更具優勢。

四、延伸交流:避免重蹈覆轍

如果您曾在補助申請中遇到挫折,不必灰心。
補助屬於政府重要的政策工具,幾乎每年都有徵件;錯過 2025,不代表錯過機會。
現在開始盤點題目、整理驗證指標,正是 2026 年取得先機的最佳時機。

歡迎加入
JustSyn 補助情報官方 Line@
獲取最新補助趨勢研究與實務案例分享,避免重複試錯,讓企業資源發揮最大效益。

註:本文為 JustSyn 研究觀點之專業報導,非官方公告;實際申請規定以各主管機關公告為準。 關鍵字標籤:SBIR、SIIR、CITD、研發補助、政府補助、服務業創新、智慧製造、數位轉型、低碳化、淨零、產線自動化、技術升級、核銷、Milestone、JustSyn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