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Syn 觀察前言
三「更」趨勢:企業決策更要快、題目更要準、執行更要穩
製作單位|JustSyn 產業研究與專案策略中心
過去一年,政府研發補助的調性更聚焦在 智慧化 與 低碳/淨零,
審查邏輯也更加重視「技術可行 × 商業落地 × ESG 」。
以 SIIR 為例,114 年度(2025)主題由「智慧應用/體驗價值/低碳循環」進一步收斂到
「智慧化、低碳化」 兩大主軸,與服務業數位轉型與減碳策略緊密對齊;
SBIR 與 CITD 亦分別維持中小企業技術研發與傳統產業技術升級的政策定位,
並透過宣導、說明會與系統優化提高提案與執行效率。
這代表:企業若能在題目設定階段就將「資料化、智慧化、減碳化」寫進計畫,將明顯提高過件與執行成功率。
SBIR|中小企業創新研發計畫
定位:鼓勵中小企業投入創新研發,提升商品化與產業升級動能。常見補助比率上限為 50%(需自籌)。
- Phase 1|先期研究:上限 100 萬元/6 個月
- Phase 2|研究開發:
- 單一企業:上限 500 萬元/年;兩年全程最高 1,000 萬元
- 聯盟(≥3 家):每年上限=家數 × 500 萬元;最高不超過 2,500 萬元/年
- Phase 2+|加值應用:
- 單一企業:上限 500 萬元/年
- 聯盟(≥3 家):每年上限=家數 × 500 萬元;兩年全程=家數 × 1,000 萬元,且最高 3,000 萬元/全程
※ 補助款不得超過計畫總經費的 50%;實際規範請以年度公告為準。
快速範例(幫助判斷)
- 三家聯盟申請 Phase 2 – 計算式:3 家 × 500 萬元/年 = 1,500 萬元/年 – 與規定比較:低於上限 2,500 萬元/年 → 可申請
- 六家聯盟申請 Phase 2 – 計算式:6 家 × 500 萬元/年 = 3,000 萬元/年 – 與規定比較:超過上限 2,500 萬元/年 → 最多僅能申請 2,500 萬元/年
- 三家聯盟申請 Phase 2+ – 計算式:3 家 × 1,000 萬元(兩年全程)= 3,000 萬元 – 與規定比較:恰好等於上限 3,000 萬元/全程 → 可申請
JustSyn 提案建議
以「技術關鍵點 → 應用場景 → 商業模式」三層鋪陳;採「功能原型 → 小型試點 → 客戶驗證 → 商品化」,KPI 以良率、轉換率、減碳量、單位成本等可量化指標對齊審查重點,並預先規劃核銷憑證與驗收機制以降低執行風險。
SIIR|服務業創新研發計畫
定位:以智慧化、低碳化為主軸,發展創新服務與數位轉型。
- 個別創新:上限 150 萬元(單一企業;未曾獲 SIIR 補助者優先)
- 合作創新:上限 800 萬元(≥3 家聯合;連鎖體系導入至少 10 門店)
- 國際化進階:個別上限 500 萬元;合作上限 1,000 萬元
※ 受年度預算與梯次影響;若第一梯次核定經費已逾全年度可支用數,可能不再受理第二梯次。
近一年動向|主題更聚焦
114 年主題收斂至「智慧化 × 低碳化」兩大面向,鼓勵導入 AI、資料治理、流程自動化、體驗再設計,以及低碳營運、循環機制、供應鏈減排。
JustSyn 提案建議
以「服務旅程」盤點價值缺口,對齊 AI 與低碳兩軸設計 MVP:如 會員動能重啟(留存×客單)、門市數據化(人流×轉換)、供應鏈減碳(排放係數×改善路徑);評分點以前後測與營收/碳減成效呼應。
CITD|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
定位:支持傳統產業進行技術升級與智慧製造,補助比率上限 50%(需自籌)。
- 產品開發(單一企業):每案上限 200 萬元/年
- 研發聯盟:整案上限 1,000 萬元;其中主導廠商 250 萬元、成員廠商 200 萬元(依年度規範)
JustSyn 提案建議
以 OEE、良率、報廢率、用能密度、單位碳排 等瓶頸指標回推題目,將設備改造、數據採集、模型優化與人員培訓整合為一條龍導入;驗收納入「量化成效 × 外部驗證」,確保結案核銷順利。
三大補助一次比較(114 年度最新須知)
計畫 | 適用對象 | 核心重點 | 補助比率上限 | 補助資源 | 典型應用 |
---|---|---|---|---|---|
SBIR | 中小企業 | 技術研發、新產品開發 | ≤ 50% | Phase 1:100 萬/6個月 Phase 2:500 萬/年、兩年 1,000 萬 Phase 2+:500 萬/年 聯盟:Phase 2 ≤ 2,500 萬/年、Phase 2+ 全程 ≤ 3,000 萬 |
AI/軟體原型、製造新品設計與驗證 |
SIIR | 商業服務業 | 智慧化、低碳化之服務創新 | 依年度公告 | 個別 150 萬;合作 800 萬;國際化:個別 500 萬/合作 1,000 萬 | 門市/電商數據化、體驗再設計、營運減碳 |
CITD | 傳統產業(含製造與技術服務) | 技術升級、智慧製造、節能減碳 | ≤ 50% | 單一企業 200 萬/年;聯盟整案 1,000 萬;主導 250 萬、成員 200 萬 | 產線自動化、良率與能耗改善、低碳製程 |
※ 實際補助比率、金額與徵件規則以各計畫年度公告為準。
申請補助的成功關鍵
無論是哪一種計畫,審查委員通常會關注以下幾點:
- 創新性:計畫是否真的「新」?與市場既有方案有何差異?
- 市場性:是否有明確市場需求與潛在商機?
- 可行性:團隊是否有能力執行?預算是否合理?
- 計畫書完整度:架構清楚、符合申請規範、邏輯說服力強。
- 結案與核銷能力:補助不是拿到錢就好,後續的結案與經費核銷更是關鍵。
專業觀察與趨勢提醒
回顧近年補助計畫的審查經驗,常見挑戰包括:
- 技術說明過重:計畫書偏重技術細節,但缺乏市場價值佐證。
- 市場描述過空:缺乏數據與策略支持,容易被認為流於口號。
- 預算編列錯誤:未依規範設計,導致形式上即遭退件。
從研究角度來看,能否成功過件,往往取決於「技術語言能否轉譯成商業語言」,以及「審查重點是否被精準呼應」
政策前瞻觀察
若 2025 年已錯過申請時程,並不代表機會消失。這些補助屬於
長春型計畫,幾乎每年都有徵件。
研究顯示,新年度的年初往往是最佳佈局時機,
因為政府會在此時公告新的補助方向與優先領域。
2026 年可能持續的三大重點:
- 智慧化:AI、數據應用、流程自動化
- 低碳化:減排技術、循環經濟、綠色製程
- 產業鏈協同:供應鏈數據治理、跨域合作模式
對企業主而言,現在(2025 年底)正是開始梳理題目、建立驗證指標、
盤點合作夥伴的關鍵時刻。這將直接影響 2026 年能否在第一波徵件中取得優勢。
延伸諮詢與研究互動
本文由 JustSyn 產業研究與專案策略中心整理,旨在協助企業主理解
SBIR、SIIR、CITD 等研發補助計畫的最新動向與政策脈絡。
若您的企業正思考題目設定、跨域合作、或補助計畫的策略規劃,歡迎加入
JustSyn 補助情報官方 Line@
取得研究觀點與案例分享。我們定期釋出補助趨勢解析與申請提醒,協助企業在年度初期即掌握方向。
期待透過研究導向的交流,讓企業少走彎路,將資源投注在更具成效的題目上。
註:本文為 JustSyn 研究觀點之專業報導,非官方公告;實際申請規定以各主管機關公告為準。
關鍵字標籤:SBIR、SIIR、CITD、研發補助、政府補助、服務業創新、智慧製造、數位轉型、低碳化、淨零、產線自動化、技術升級、核銷、Milestone、JustSyn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