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數位服務創新補助計畫」】企業主必讀的最新情報與申請攻略
適用對象:軟體與資訊服務企業(J582/J62/J63)
重點速讀
- 受理期間:自公告日起至 114年10月9日(四)17:00(以線上系統時間為準;全程線上、須用工商憑證)。
- 補助規模:每案最高 新臺幣 1,500 萬元;補助比例不得逾計畫總經費 50%;期程原則 不超過 2 年。
- 資安強化新規:專案中資安項目經費須占總經費 ≥7%,並於結案時檢附佐證;如有對外 App 服務,需通過「行動應用 App 基本資安規範」第三方檢測。
- 申請資格:國內依法登記之獨資/合夥/有限合夥/公司,且行業分類限 J582、J62、J63;不得為陸資投資企業或在臺分公司,公司淨值需為正。
- 申請類別(擇一):前瞻技術開發(POS)、企業營運應用、終端消費應用、永續社會應用、AI 驅動數位服務(POB)。
JustSyn 專業觀察:AI/資安治理與永續體驗正在重塑技術落地邊界
最近一季,我們看到 AI 驅動的應用與資安治理正從「概念驗證」快速走向「場域實裝」。金融、科技等產業已開始把可信任 AI 與資料治理納入核心策略,追求模型解釋性、透明性與合規治理機制。與此同時,後量子密碼學(PQC)技術與標準驗證逐漸成熟,不只是學術與研究的議題,而是真實部署資訊安全體系的重要一環。
永續與碳費議題也越來越被視為企業營運成長的一部分。節能 AI、供應鏈永續數據整合、碳盤查平台等服務需求持續上升,客群重視的是具體減碳成效與節能成本回收。體驗升級則在終端消費與內容平臺中展現:訂閱制、個人化推薦、用戶留存率與付費轉換率提高成為核心競爭力。
成功實踐這些趨勢的案子都有幾個共通特徵:技術落地於特定場域、有標準或驗證支持、有數據回饋與用戶體驗驗證。從研究角度來看,下一階段是治理與風險控管與體驗設計的整合。JustSyn 建議,未來技術團隊在設計時務必把「資安/PQC 模型驗證」「資料治理透明性」「用戶體驗與回饋機制」這些元素併入開發流程,這樣才能在產業快速變動中維持韌性與競爭力。
一、什麼是「數位服務創新補助計畫」?
本計畫由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推動,目的是鼓勵軟體與資訊服務企業開發具前瞻性或可落地的創新解決方案,強化研發能量,帶動各行各業的數位轉型。
官方公告以 DIGITAL+ 平台為準;受理開放後,以平台公告時間為正式起算依據。
JustSyn觀點:相較過往,114 年版更強調從「技術研發」一路推進到「服務/商業驗證」(POS/POB),對投資人而言,能更早看見產品化與營運化訊號。
二、誰可以申請?
- 企業型態:國內依法登記之獨資、合夥、有限合夥或公司。
- 行業別:僅限 J582(軟體出版)/J62(電腦程式設計、諮詢及相關服務)/J63(資訊服務)(依統計標準)。
- 財務健全:非銀行拒絕往來戶,公司淨值為正(新創可依規定提供增資與查核文件)。
- 排除項:不得為陸資投資企業;不得為在臺分公司。
三、補助範疇與定位
(A)前瞻技術開發 — 走「POS(Proof of Service)」路線
聚焦創新前瞻軟體技術(如量子運算、自主 AI、後量子密碼學、空間運算、AI 管理平台等),以「服務驗證」為目標,強化臺灣資通訊與資安基礎。
(B)企業營運應用/(C)終端消費應用/(D)永續社會應用
從提升生產、流程、決策與資安,到強化用戶體驗、精準行銷與文化教育內容,再延伸至高齡照護、碳足跡盤查、能源管理、循環經濟等,皆屬支持範圍。
(E)AI 驅動數位服務 — 走「POB(Proof of Business)」路線
以 AI 為核心建構創新服務與商模,強調商業驗證與落地(如生成式 AI、跨域 AI、永續 AI、可信任 AI);目標是把技術轉成能賣、可規模化的服務/產品。
四、補助金額與經費編列(避免常見地雷)
- 金額上限:每案最高 NT$15,000,000;補助比例 ≤50%,其餘由企業自籌;期程 ≤2 年。
- 細項限制:消耗性器材/原材料費、無形資產引進、委託研究或驗證費、創新服務推廣費等科目之「補助比例」多須低於 50%。
- 資安經費:佔比 ≥7%;需說明資安人力與委外比例與分工,並於驗收時提供給付證明、證照等佐證。
- App 要求:若對外提供 App 服務,上線前須通過第三方資安檢測,符合「行動應用 App 基本資安規範」。
JustSyn配置建議:7% 資安預算可拆為:雲端與網路防護、身分與存取控制、程式碼檢測/SBOM、滲透測試、第三方檢測與持續監控(MDR);POB 案型再加上資料治理與模型風險控管。
五、申請方式與時程(含審查節奏)
本計畫一律線上申請(DIGITAL+ 平台;須使用工商憑證),並僅接受系統收件。截止:114/10/9 17:00。
作業流程(JustSyn整理)
- 線上申請與收件:完成系統填報與文件上傳。
- 資格文件審查:可限期補正;逾期或不符將不予受理。
- 財務暨專業審查:含委員審查與簡報審查;必要時得實地評核。
- 核定公告 → 簽約執行 → 管控與結案:按期繳交進度,期末提送結案報告。
六、審查重點(如何寫到委員心坎裡)
- 計畫創新性:市場需求、差異化與競爭力、應用前後的效益。
- 計畫可行性:明確方法與工作拆解、場域/驗證(POS 可免)、獲利模式與行銷策略。
- 效益合理性:KPI 可衡量(量化:用戶/營收/專利;質化:體驗與影響)。
JustSyn寫作法:以「商業問題 → 技術/資料方法 → 驗證設計 → KPI 與里程碑(含資安)」的故事線呈現,並用 1 頁圖統整關鍵里程碑與資源配置。
常見 Q&A
Q1:我們是新成立公司但屬 J62,能投嗎?
A:可。公司淨值若於申請前轉正,並備妥增資與查核文件,可視同符合規定。
Q2:POB 要放哪些 KPI 最有感?
A:建議以 MRR、轉換率、留存率、回收期、單位經濟(LTV/CAC)與上線時程等指標,對照審查中的「效益合理性」。
Q3:資安 7% 可以包含 ISO 驗證嗎?
A:原則不得包含 ISO 驗證費;若要編列,需提出由專案負擔的合理性說明。
Q4:哪些經費項目的補助比例必須低於 50%?
A:例如消耗性器材/原材料、無形資產引進、委託研究或驗證費、創新服務推廣費等。
📊 JustSyn 專業洞察:AI 信任 × 量子資安 × 永續體驗,驅動下一波成長曲線
JustSyn 研究團隊觀察,最近一季市場訊號明確:企業正從「模型效能競賽」走向 可信任 AI 與資料治理 的體系化落地。同時,後量子密碼學(PQC) 開始進入工程實裝階段,讓資安韌性向前跨一大步;在永續面,節能 AI × 供應鏈碳數據 帶動可量化的營運優化。終端場景則以 個人化體驗與高留存訂閱 形成可預測的營收動能。
企業可立即著手的關鍵動作:
- ✅ 導入 AI 治理框架:建立模型可解釋性、資料分級與存取控管,將回饋循環納入產品疊代。
- ✅ 規畫 PQC 路線圖:盤點加密資產與通訊節點,優先替換高風險演算法,縮短導入 lead time。
- ✅ 打造永續數據基盤:串接碳盤查與能源資料,併入節能 AI,量化 ROI 與 OEE 改善幅度。
- ✅ 升級用戶體驗引擎:以個人化與推薦系統提升轉換與留存,形成全通路的可複製成長模型。
JustSyn 將持續追蹤 AI 治理、PQC、永續數據與體驗工程的交會點,提供決策者可落地的技術建議與路線圖,協助企業把「技術可用、治理可控、體驗可感」三要素落實到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