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Syn 研究觀察報告|專案設計與文件研究組
策略思維與研究邏輯,正取代傳統「填表式」規劃思維
根據 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與 World Economic Forum(世界經濟論壇) 的研究,
全球政府補助制度正從「補貼研發成本」轉向「投資創新能力與永續競爭力」。
補助審查委員越來越關注企業如何以策略化邏輯說明研發方向、商業化潛力與長期產業效益。
JustSyn 綜合 MIT Industrial Performance Center、
日本 NEDO(新能源產業技術開發機構)及歐洲多國創新基金報告指出:
「補助計畫書的成功關鍵,不僅是內容完整,更在於能否以結構化、可視化與可衡量方式,
讓審查者在有限時間內看見企業的策略清晰度與執行能力。」
以下是 JustSyn 依據全球研究趨勢與台灣審查實務,為企業歸納出的
五大補助計畫書撰寫架構原則與版面設計策略,
適用於任何規模的企業,從新創到集團型企業皆可運用。
一、整體架構原則:以「問題驅動」取代「方案堆疊」
國際審查趨勢強調「以問題為核心」的提案邏輯。企業應先清楚定義痛點,再提出具體解法與影響。
JustSyn 建議採用以下五段式結構:
- 1. 現況與挑戰:引用產業資料、政策報告或 ESG 趨勢,建立問題脈絡。
- 2. 核心課題與目標:用量化指標界定成功條件(例如降低碳排、縮短生產週期)。
- 3. 解決方案與技術策略:以流程圖或架構圖呈現方案邏輯。
- 4. 實施計畫與預期成果:明確對應 Milestone、時程與成果衡量。
- 5. 政策與產業連結:說明專案如何回應國家或產業策略方向。
這樣的結構能讓審查委員在短時間內理解企業的「思維深度」與「行動脈絡」,
而非停留在技術層面的描述。
二、版面設計原則:用視覺階層引導閱讀思考
JustSyn 的研究發現,審查委員在閱讀計畫書時,平均每頁停留時間僅約 15 秒,
因此版面配置必須能「視覺導引」,協助委員快速定位重點。
✅ 建議設計規則:
– 每頁僅放一個核心主題(One Idea per Page)。
– 採用明確標題階層(H1~H3),搭配 15–20% 留白區。
– 圖表應貼近文字敘述,避免分頁跳脈絡。
– 表格內重點以淺色底標示,讓資料層次清晰。
– 在章節開頭加入摘要框,供委員「掃讀」後快速抓重點。
三、圖表策略:用結構取代形容詞
JustSyn 的輔導經驗顯示,圖表能有效提升審查理解力。與其用文字描述技術與效益,
不如用結構化圖表讓委員「看見」邏輯。
- 技術架構圖:以模組關係圖說明技術核心。
- 效益矩陣:橫軸放技術成果,縱軸對應市場或 ESG 效益。
- 時程甘特圖:標註每階段任務與預算比例。
- 成果雷達圖:視覺化呈現研發成果對營運指標的貢獻度。
審查委員更傾向給予有「結構」的提案高分,因為這代表團隊已具備專案化思維與風險掌控能力。
四、內容深度與篇幅控制:減少「資訊疲勞」
國際審查趨勢強調「簡潔=專業」。冗長並不等於完整。
JustSyn 建議企業設定文件的「閱讀節奏」:
✅ 篇幅指標:
– 一般研發補助案:25–35 頁為佳。
– 跨部門或大型整合案:40–50 頁內,並附摘要版(5 頁內簡報)。
– 附件應集中於附錄,不破壞主文件節奏。
– 每章開頭提供「三句摘要」,方便委員在簡報階段直接引用。
五、文字語氣:轉向研究與決策並重的敘事風格
審查委員傾向閱讀「研究報告式」文件,而非「業務推銷型」文案。
JustSyn 建議企業將語氣調整為:
- 使用中性、第三人稱、邏輯明確的語句。
- 以數據與事實支撐主張,不使用感性形容詞。
- 結論式寫法:每段開頭先講重點,再補充背景。
此寫作邏輯能讓文件兼具「研究可信度」與「企業決策導向」。
補助計畫書,是企業策略思維的鏡子
全球企業越來越重視「以補助作為策略槓桿」——
不僅為了資金,更為了建立長期研發與政策對話的能力。
一份計畫書的結構,往往反映出企業的策略邏輯與執行成熟度。
JustSyn 將持續追蹤國際審查制度變化,並提供企業在研發、ESG、數位轉型等領域的文件優化研究。
若希望獲取更多實務案例與架構模板,歡迎加入
JustSyn 補助情報官方 Line@,獲取最新觀察與教學內容。